龍妹兩歲半左右,有一天,我和龍爸假日回台中時,她在陽台上看見我回到了樓下,咻的飛奔下樓,先是高興連聲大叫「媽咪!媽咪!」,一看到龍爸和我並肩走來,竟生氣的把頭往側邊一甩,嚎啕大哭起來,不論怎麼哄都沒用,足足哭了一個多小時,後來我握著她的手跟她說「龍妹好傷心喔、龍妹哭哭了!」然後慢慢數數123456----,數著數著她就不哭了。

其實,孩子也需要一個情緒出口,對於不善表達的他們,更是如此。曾經有個孩子第一次來評估,因為陌生、害怕、想哭,卻緊閉雙唇、憋著氣不敢哭出聲音,叫人看了真是萬分不捨。

當孩子們以哭鬧方式表達時,通常我會先同理他並告訴孩子「因為---(某事)很傷心,所以哭了。」或抱著孩子說「我知道你很難過,哭一下就要停喔!」,再幫孩子數數(孩子聽到規律的數數聲,情緒較容易被轉移),並示範當下的情境孩子可以說的話,有口語能力的孩子則讓他仿說學習。沒有口語能力的孩子則引導他以手勢動作代替。

若孩子仍哭鬧不已,則可明確告知「用哭的沒有用」「不哭才有(能)---」,一旦孩子停止哭泣,則馬上滿足其需求,讓他從經驗中慢慢學習到合適的表達方式。

附註:相簿中我po了一張自創的「多功能形狀貼圖」有興趣者可先行點選、參考、運用,其餘待下回分析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彭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